国家发改委:“十四五”经济增速定性表述中隐含定量目标
时间 2021-03-09 07:42:34  来源:

  

  3月8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胡祖才,秘书长赵辰昕介绍“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及2021年开好局起好步有关情况。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给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十四五”期间未给定具体的年均GDP增速,只是给了方向性的定性规定,要求GDP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况提出”。

    此外,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十四五”期间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要高于GDP增长,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要高于“十三五”,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7.8%提高到2025年的10%,城镇调查失业率要控制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要与GDP增长基本同步。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对部分市场关切的问题进行了回应,比如2021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6%以上,考虑了年度间的平衡衔接,体现了瞻前顾后、区间调控的要求。2021年会保持宏观政策必要支持力度,宏观政策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

                              流动性要合理充裕

    多项数据表明,我国经济仍在持续稳定恢复,一季度开局态势较好。由于去年基数较低,不少机构预判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可能在两位数。

    宁吉喆表示,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GDP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CPI涨幅3%左右等。这些考虑了经济恢复情况,以及疫情的影响,还考虑了年度之间平衡衔接,体现了瞻前顾后、区间调控的要求。在宏观政策的支持下,在市场主体的努力下,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有把握实现。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预计2021年经济增长8.1%。之所以设定6%以上的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与2022年能很好地衔接上。6%是经济增长的底线,这样能确保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等保持平稳运转。与此同时,设定底线目标,也为控风险、促改革等预留空间。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机构预判来看,2021年经济增速预期较低的基本也在8%左右,我们预计能到9%。6%以上目标的设定,在对外释放信号,不要过于在意经济增速,要以改革为核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与2022年衔接,2022年经济增速可能降到6%以下,如果预期目标明显下调,会影响市场预期。

    从今年宏观政策安排来看,积极财政政策相较上年“超常规”政策力度而言,有所回收。其中,赤字规模、地方专项债与上年基本相当,略有下调,但取消了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稳健货币政策要求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要求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宁吉喆表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今年名义GDP增速可能较高,流动性要保持合理充裕。

    可以预见,2021年宏观政策仍将相机抉择。积极财政政策安排相对明确,货币政策如何“不急转弯”,市场尚有争论。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2.3%,但货币政策相对宽松,货币供应和社融增速均达到近年新高,年末M2余额同比增长10.2%,社会融资存量规模同比增长13.3%。

    2021年货币政策会明显收紧吗?刘元春表示,预计今年经济增速在8%,名义GDP增速可能到11%以上,M2和社融增速保持在目前水平完全有可能。所以,2021年社融和货币供应量增速不会出现明显变化。

    花长春表示,预计今年经济增长9%,考虑到通胀和PPI的回升,名义GDP增速可能在10.4%。M2和社融增速要与名义GDP相匹配,M2增速大致在9%,社融大概增长11.5%。

                                   “不意味着不要GDP增速”

    胡祖才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对GDP指标的表述,在五年规划史上是首次。实际上是以定性表述为主,隐含定量表述。这是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整体出发,充分把握“十四五”发展趋势和内外部环境,经过慎重论证、反复比选、深入研究作出的一次调整。

    “这不意味着不要GDP增速,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蕴含着未来15年我国GDP增速需要保持在合理区间”,胡祖才指出。

    胡祖才还指出,规划纲要草案中的其他主要指标,比如失业率、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等,和GDP是相关联的。这些指标也隐含了,要努力使经济增速与潜在经济增长率保持一致。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要求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该建议文件起草组经过认真研究和测算,认为从经济发展能力和条件看,我国经济有希望、有潜力保持长期平稳发展,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现在到2035年要实现GDP翻番,未来15年年均GDP增速要在4.5%左右。到2035年远景目标是明确的,但未来五年不设定具体目标,是“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很重要的特点。今后的发展过程,既要朝着目标走下去,又不规定硬性目标,让发展进程富有一定弹性。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表示,从静态来看,15年以后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收入要翻番超过2万美元,这需要年均维持4.7%的增速。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5.5%,未来还会出现一定回落。所以,未来15年要保持4.7%的增速有很大挑战。不过,从动态来看,要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还考虑通胀和汇率的变化,汇率升值会成为很关键的因素。从长期来看,最根本的是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胡祖才指出,通过多方面测算,GDP增速保持在一定速度是有把握的。但未来五年,内外部环境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不设定一个具体的量化增速目标,有利于更积极、主动、从容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增强发展的灵活性,为应对不确定性留有空间,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南方财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