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县级粮食收购共同担保基金”
时间 2017-08-03 09:09:44  来源:淮安市政府网站

近年来,淮安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县级粮食收购共同担保基金,目前总额达1.64亿元,建立至今已累计贷款86.42亿元收购商品粮371.54万吨,未发生一起打白条现象。粮食共同担保基金已成为淮安市国有企业粮食收购资金保障的定海神针,每年粮食收购均能做到钱等粮。省粮食局原局长陈杰批示淮安市建立县级粮食收购共同担保基金是保障粮食收购工作顺利开展的创新举措,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中央7套《聚焦三农》、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农民日报、凤凰网、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江苏网、江苏粮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先后宣传报道淮安市这一做法。

一、建立背景

粮食收购共同担保基金建立之前,每个粮管所每季收购都要为筹措收购资金发愁。不仅自营粮收购不容易贷到款,托市收购资金周转也很困难。国有企业饱受资金难困扰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托市收购铺底资金不足。以前每个库点托市铺底资金不超过150万元,一般只有100万元,收购高峰期还不够兑付1天的售粮款。二是托市资金周转慢、无法及时兑付。以往没有一卡通满一仓、验一仓,给一仓钱,从开仓收购仓容收满层层报批资金拨付兑付农民过程很长,至少需要一周左右,跟不上收购需要。三是自营收购有风险,贷款要求严。为控制贷款风险,农发行要求自营收购必须先缴纳贷款额10%的共同担保基金和10%的风险保证金(合同定金),共同担保基金由收购企业缴纳,风险保证金(合同定金)由需方企业(与粮管所签订购销合同的下游加工企业等)缴纳。按每斤1.18元测算,1万吨库点收购小麦需贷款2360万元,必须先缴纳236万元共同担保基金。绝大多数粮管所自有资金不足,很难获得足额贷款。四是托市启动迟、或暂停托市容易发生资金困难。淮安市盱眙等地小麦、稻谷收获上市全省最早,一般比托市收购启动早10-15天,有的农民急于售粮,但农发行优先支持托市粮收购、粮管所不容易申请到自营贷款。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托市收购启动后,市场价走高,托市暂停,转为自营收购,容易造成资金断档。

基层粮管所底子薄、积累少,遇到上述四种情况造成的资金难无法自身解决,但必须敞开收购农民符合质量的粮食,又不能触碰打白条卖粮难等工作底线,所以建立共同担保基金势在必行,早建主动,迟建被动。

 二、主要做法

为帮助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有效破解资金难,杜绝打白条、避免卖粮难,淮安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县级粮食收购共同担保基金。首先,测算额度。市粮食局根据各县区粮食商品量、国有企业年均收购量测算各县区粮食贷款需求额和共同担保基金需建额,将情况向市委常委会作专题汇报,得到市领导大力支持。第二,纳入考核。市政府将筹建任务下达到各县区政府,将足额建立县级粮食收购共同担保基金纳入对县区政府农业农村工作考核,现在又纳入了对县区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第三,基金筹建。筹建模式采取企业自筹+财政支持相结合的方式。目前淮安市1.64亿元共同担保基金中,企业自筹6906万元,约占42%,县区财政注资9470万元,约占58%。按照10-15倍融资比例,可以向农发行贷款16.4亿元—24.6亿元,目前能够满足国有企业收购需要。第四,督查落实。筹建之初,每季粮食收购前,均由市委市政府分管秘书长带队到县区督查共同担保基金筹集情况,确保足额落实到位。各县区政府承诺,如果需要、财政资金还会就继续注入,确保满足收购农民粮食需要。

三、主要成效

淮安市粮食收购共同担保基金建立后,有效破解了国有企业资金难,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极大地降低了农发行信贷风险,让农发行敢于放贷。二是用自营贷款垫收托市粮,解决了托市铺底资金不足、周转慢等问题。(托市收购采用一卡通系统结算后不用再垫付)。三是从源头杜绝了打白条。不管收自营粮,还是收托市粮、储备粮,国有企业都不差钱,保证农民粮出手、钱到手。四是增强了国有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共同防范风险的意识。五是国有企业可以抢抓商机、随时入市。有了资金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在粮价相对较低的时候择机开展自营收购,提升市场化经营能力。六是巩固了国有企业粮食收购主渠道地位。现在民营企业仓容条件并不亚于国有企业,但资金筹措能力不足,淮安市国有企业的资金优势让民营企业纷纷前来合作,国有企业收购量近年来一直保持在全社会收购量的2/3左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