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范围来看,银行、政府和担保机构三方在合作机制的探索上已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安徽模式”,而新模式则意味着整个政策性担保体系利益与风险的重新分配。
“安徽模式”启动
记者获悉,目前这一模式已经完成顶层设计并于昨日正式启动。昨日,中国银行安徽分行、邮储银行安徽分行、省联社、合肥市、淮北市及省信用担保集团三方作为首轮合作方签署《银证担合作框架协议》。
在这一框架内,小微企业和农户单户在保余额2000万元及以下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如出现代偿,由承办的县(市区)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承担40%;省担保集团(含中央和省财政代偿补偿专项资金)承担30%,试点银行承担20%,所在地财政分担最后的10%。
此前,上述责任100%由担保机构承担。因此,业内将安徽模式解读为“4:3:2:1”模式。省金融办主任周建春表示,新模式就是把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和企业通过风险分担机制连在了一起。
银担关系现新模式
在新“铁三角”中,最引人注目的仍是银担关系。实际上,新的合作模式意味着担保机构和银行利益与风险的重新分配。
周建春认为,“融资担保机构始终处于弱势地位,缺少话语权、议价权,承担全部风险。银行过分依赖担保机构,缺乏独立的尽职调查。”
此外,银行将融资担保机构的所有制性质、资本金规模作为必要条件,客观上将民营担保机构和小机构“挤”出门外。数据显示,今年全省6个月以上没有开展业务的融资担保机构有54家,其中绝大部分为民营机构。
政策性担保将扩张
与此同时,政府也将加入到整个政策性担保体系的风险安排中。
一位银行业人士称:新型银证担合作机制意味着“未来整个政策担保体系将作为一个整体与银行对接”。这个“整体”以省担保集团为首,再以股权、再担保业务为纽带,将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担保机构串成政策性担保体系。
该省银证担合作试点座谈会上,一位省领导表示:“未来三年内,财政将对担保体系持续投入。最终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担保金将达到600亿元。”
600亿以5倍系数放大则为3000亿;10倍系数放大则为6000亿;而目前我省企业总数也仅在50万户左右。该领导认为:“这意味着,几乎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享受到政策性担保体系的服务。”(来源:中安在线-安徽商报)